過去這十年間,國內在生命末期照護、器官移植、兒童及少年照護、人工生殖、基因醫學、醫學研究、學術誠信、知情同意、利益衝突、愛滋權益、倫理諮詢、倫理教育…等議題上都持續地有新發展,也帶來新的倫理法律問題及挑戰;而醫療機構面對各種醫療或教學評鑑時,病患家屬權益、臨床倫理委員會與倫理諮詢、機構倫理指引與政策也是重點考核項目。而儘管本書原著之出版有年,但是其核心理論與觀念清晰易懂,每章以案例、倫理、法律、政策、案例解決之呈現方式亦深具啟發性與實用性,這些優點使得本書仍然很有參考價值,譯註的再修訂也成為必要。筆者走過這二十年的臨床倫理、研究倫理、生命倫理教育之推動歷程,欣見醫界與社會對於許多生命倫理議題之認知與參與提高了、臨床執業及醫病溝通的模式逐漸改變,對於病人自主、知情同意、隱私保障、公平對待等病患權益之尊重與維護加強了。儘管血汗醫護、醫糾風險、商業化趨力等打擊專業素養與承諾(professionalism and commitment)的挑戰是有增無減,但是在所有醫護專業的養成過程中,臨床生命倫理教育所能提升之倫理意識(ethical awareness)、知識(knowledge)、思維技能(thinking skills)、溝通與實踐(communication and practice),都是面對上述挑戰、做好每日臨床工作、照顧病患權益、維繫專業素養、最終幫助醫護人員在逆境與困境中依然能實踐醫療志業的必備基本功夫。希望本書修訂再版,能繼續助益同業們於這些臨床技能的養成,進而反映在病患權益及醫病關係之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