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各學科之間存在著相互的縱橫聯繫,而外科學與病理學之間的密切關係,則更可謂與生俱來,不可分割。「外科病理學」這一名稱正恰如其分地反映了兩學科間這種密不可分的關聯。誠然,隨著近年來醫學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許多疾病已可透過一些現代化的檢查方法,特別是各種影像醫學檢查,諸如B型超音波、CT、MRI以及核素顯像等檢查,作出診斷。但這些檢查方法只能從病灶切面的肉眼觀影像去判斷其在體內的位置、大小、形狀和大致性質,卻不能準確地顯示病灶的病理屬性、嚴重程度和發展趨勢,更不能從顯微水準去分析判斷病變的真正性質。因此,病理學檢查和診斷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措施,是任何其他方法所不能取代的。還記得在歐洲醫學界流行著這樣一個說不地:「最後的一句話是要由病理學家來說的」。其涵義十分明確,也就是說,許多疾病最後是要透過病理學檢查來加以確診的。
鑑於上述實際情況,人民衛生出版社邀請了武忠弼和楊光華兩位教授主持組編了這部《中華外科病理學》,為該社「中華系列」大型參考書之一,是全國90位享有盛名的資深病理學家的心血結晶,其內容既系統全面,又深入細緻,尤其珍貴的是,此書附有大量源於本國材料的肉眼、顯微及超微結構圖照,彌足珍貴,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極具參考價值的巨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