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內視鏡新進展

作者:林肇堂

年份:2014

出版社:金名圖書

書號:0170277

ISBN:9789866575891

NT$600

/
NT$

540

近年來,消化醫學有相當長足的進步。除了普遍認知的「胃食道逆流症」及國人罕見的「巴瑞氏食道症」之外,台灣食道癌的病例不減反增,可能與嚼食檳榔、抽煙、喝酒之人口增加有關。幽門螺旋桿菌之發現,使得消化性潰瘍及胃炎的治療有了突破性發展,甚至未來胃癌可能也會隨之減少。但大腸直腸癌的發生率逐年升高,已躍居台灣十大癌症原因的第二、三位,使得大腸直腸癌反成了最重要的胃腸癌症,因而衍生的「大腸癌篩檢」計畫,更是未來政府防治重大癌症的重要議題。此外,隨著腹腔鏡手術及膽胰內視鏡術的進步,膽石症及總膽管結石症也不再成為困擾國人的難題,但胰臟癌仍是消化系統當中最難診斷與治療的疾病。在消化內視鏡方面的進步更是神速。傳統的胃鏡及大腸鏡,已由過去的胃照相機,光纖內視鏡,進入電子內視鏡時代。現在不但可以利用光學與影像技術,將內視鏡影像放大,也可利用窄頻(narrow band)技術將影像中的紅光去除後,讓胃腸或是食道粘膜之界限更明顯,微小血管之變化更清楚,可以觀察到許多粘膜之細小變化,偵測傳統內視鏡看不到的早期癌或微小癌症。甚至放大的倍數高到可以看到粘膜的組織學形象,有若組織切片的清晰。另一方面治療內視鏡也有突破性發展,過去只能以內視鏡進行止血或息肉切除術,近年來,內視鏡粘膜切除術(簡稱EMR)及內視鏡黏膜下剝離術(簡稱ESD),更使得早期癌之切除不再成為夢想。這些治療內視鏡的進步,加上膽道治療內視鏡,包括十二指腸乳頭切開術(簡稱EST),內視鏡逆行性經鼻膽道引流術(簡稱ENBD),內視鏡逆行性膽道引流術(ERBD)的進步,也使得傳統內外科的分野大大改變。內視鏡醫師逐漸變成了進行低侵襲性手術的外科醫師,而外科醫師則朝向微創手術,如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或經自然口穿壁內視鏡手術(NOTES)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