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台大醫院的第一例ECMO(1994-08-11),經過第一版的「ECMO手冊」(2006-03-01),到今年要出版第二版的「ECMO手冊」,超過二十個年頭已經過去了。ECMO在台大醫院的發展,事實上就是整個台大外科加護病房的歷史縮影。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ECMO如此的普遍;以人口比例計算,台灣絕對是世界上ECMO使用最多的國家,這是一種「台灣奇蹟」。至於ECMO引發的議題,受媒體關注的程度,則是另一種「台灣奇蹟」。台大ECMO團隊則是這個「台灣奇蹟」的開創者和最重要的推動者。 回想過去二十年,ECMO技術員從一個人到今天的七人團隊,這些人既無高深學歷,也無顯赫背景,卻建立了這個台灣奇蹟,所倚靠的只是一種「專注」的精神和達人文化。過去二十幾年超過二千個病例,每一例都有檢討報告,為何成功?為何失敗?都有詳細的討論。一個抗凝血劑如何監測的問題,就整整討論了二年,作了無數次的測試、計算、比對,最後才定案。可說整個ECMO團隊無時無刻都在思索如何可以作得更好?討論後的結果寫成標準作業程序(SOP),徹底執行,遇到問題,再檢討再修改SOP。這種認真負責追求極限的文化,也表現在這個團隊成員不戴手錶的「企業文化」,因為只有上班時間,沒有下班時間,所以就不需戴手錶了。反正上班以後,就一直工作到全部作完為止,所以何必知道時間?因此不必戴手錶了。台大ECMO團隊的成功,並非依靠大量資金、人力推砌出來,也不需特殊資源、專利、高科技等等,只憑幾個人歷時二十年的「專注」而達到世界級的水準,這個成功的 範例應是台灣這種資源缺乏的國家,發展產業的一種啟示。 台大ECMO近幾年的發展,在臨床方面,已擴及其他體外維生系統,不只限於急性心、肺衰竭,也包括急性腎衰竭、急性肝衰竭、敗血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