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分為四篇共十章。甲篇為「人」的再認識,包括:“做人”、“「人」是什麼?”及“人的特性”等三章,概略地從人類學、演化理論、腦科學、行為學、心理學及社會學等不同面向,對「人」的一般性質進行了綜整性的描述和討論,希望讀者能從這些內容更深刻地認識到自己「生而為人」的一些「與生俱來」的本質與特性,進而能依據這些本質與特性來坦然自在的「做人」和「做自己」。乙篇為「自我」的再認識,包括:“影響「人」的自我形塑的重要神經迴路”及“認識「自我」”等兩章,主要介紹腦科學和腦神經醫學對人類大腦心智的研究發現,並且在「腦神經迴路」的概念基礎上,將討論延伸到「自我」和「意識心智」的發展與運作以及它們的互動關係;這些內容對於一般讀者來說,可能稍嫌生澀枯燥而不易掌握,然而,它們卻是當前科學界在人類大腦心智探究上的重要發現,更是我們認識「心智」和「自我」所不可欠缺的基礎概念;因此,作者希望藉由這些概念的介紹和討論,能夠讓我們更清楚的認識到自己大腦心智的構造和運作,進而促發我們對自己的「心智能力」的本質和「自我」的究竟,能夠開始進行深入的「自我反思」。丙篇為「知識」的再認識,雖然只有“認識「知識」的本質”一章,但卻是本書十章中篇幅最長、字數最多的一章,這一章的內容討論了「知識」在我們大腦心智中發展的過程,並且也討論了「知識」在人類社會傳播、學習、散佈和增長的發展機制,以及「知識」與人類大腦心智在思考、探究、想像和實踐活動的關係,另外也依據人類心智運作的特性對於人類所創造的三種類型「知識」的性質進行了分析,同時也針對當前「網路資訊時代」對人們在「知識」的學與用上的衝擊以及台灣的「體制教育系統」對我們國民在「知識」的學與用上的框限,特別從「知識」的本質的觀點進行了廣泛的討論。